close

楊乃文 《Flow》
華語樂壇搖滾女聲最高指標「搖滾繆斯」楊乃文,音樂作品、演唱實力、個人風格在樂迷心中刻下了鮮明獨特的標記,精緻的外表搭配極具個性與高辨識度的聲線,以一身神秘冷冽的魅力,奠定了搖滾女王的地位。出道至今擁有無數經典歌曲,屢次出輯皆獲海內外音樂獎項肯定,成為樂壇指標人物的楊乃文,仍致力突破格局,拓展自身音樂疆界,耗時四年籌劃全新專輯,貫徹極具實驗突破的搖滾精神,廣邀十組樂團背景的音樂人合作,將為樂壇帶來高壓通電的全新聽覺衝擊。


楊乃文全新專輯《Flow》,如同專輯名稱體現的精神,匯集各派音樂潮流,展開打破時代界限的聯名合作,囊括華語樂壇經典與新銳的十組指標性樂團:伍佰、黃貫中、落日飛車、佛跳牆、傻子與白癡、I Mean Us、JADE、凹與山、守夜人、Crispy脆樂團,跨越獨立與流行之界,共演顛覆思路的十首風格單曲。專輯音樂類型飽含藍調搖滾、民謠、電氣、Dream pop、Post Rock、流行抒情等,編曲形式力求獨特風格與實驗性質,打破創作框架,超然展現楊乃文獨具一格的音樂氣場。


《Flow》專輯由金曲製作人陳君豪全輯操盤,他更以「夢幻的樂團主唱」來形容楊乃文,「厲害的主唱會讓樂團成員們更興奮,興奮是樂團很重要的因素,楊乃文的演唱限制非常少,可以擴增樂團樂手的發揮空間,讓後期製作時,各式樂器音色與乃文聲線契合成完美的聆聽狀態。」在這次的專輯中,不僅只可以聆聽乃文的歌聲、聆聽樂團的創作,樂器的配置與風格也是專輯一大看點。為呈現更細膩的聲音品質,專輯母帶更遠赴英國,邀請母帶工程師Matt Colton擔綱製作。曾與Muse、Coldplay、Arctic Monkeys、Depeche Mode等國際知名音樂人合作的Matt Colton,以其專業細緻的母帶後期處理,打造出楊乃文《Flow》這張極具國際視野、貫徹搖滾精神的音樂極品。


楊乃文並非量產型歌手,但專輯張張精實、首首經典,因此這張醞釀 4 年的新專輯《Flow》更令人期待值拉滿。《Flow》首度嘗試主題式製作,跟落日飛車、守夜人、脆樂團……等 10 組特色音樂人合作,甚至搖滾王者伍佰都名列其中,成為一支空前絕後的夢幻樂團,他們用自己風格獨具的音樂對「楊乃文」這個核心命題去做答跟詮釋,對於這些不同視角下的作品,楊乃文分享表示:「這張專輯無論是創作時的心情或歌曲議題都比以往輕盈許多,很少像〈悔過書〉那麽沈重的東西,搖滾的成份還是存在,但也加入很多不同元素,像有幾首就混種了電音,每首都保有我們各自的本質但又有點不同,產生很奇妙的化學變化。」

許鈞 《期待集》

三度金曲獎提名(最佳國語專輯、年度專輯、最佳男演唱人)
許鈞 最新個人創作專輯《期待集 OPEN IT》
「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打開對未來的期待。」
憑藉〈自己〉一曲在「中國好歌曲2」初試啼聲,站上音樂舞台後,首張專輯《萬松嶺》便獲得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年度專輯兩項大獎提名。歷經《事實上我沒有名字》對音樂本質的探索,到疫情期間以大鳴大放狂想完成的《美夢公司》專輯,再度獲得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提名。許鈞直入人心的音樂風格,已成為新一代音樂指標。2023年中獲邀參加超犀利趴,成為解封後首位來台演出的中國歌手。許鈞也以精彩的現場演出,收服現場大批歌迷。
在《美夢公司》後,許鈞坦言曾歷經一段低潮。可能是身心的相互作用,甚至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不是來日不長?然而,這個低谷卻成為轉捩點,讓他清楚意識到自己對人生還有許多未完成的期待。於是他透過創作,以音樂與文字細細梳理自己的過去,鬆開藏在內心的結,打開對未來新的可能,完成了最新專輯—《期待集》。
「新專輯的歌,我感覺連結很多。寫這些歌,我就感覺我是局內人。」
《期待集》專輯以無數種期待開場,以〈歌一切〉的無數種歌頌結尾,像是由頭至尾為專輯提亮了多彩的調性。專輯的創作不僅從自身回憶下手,製作上也用了自己作品的採樣,還收錄了父親的語音信息,將許多過去的切片置於現在,心境卻已經不同。許鈞曾說自己在寫〈29〉時,感覺自己特別像一條流浪狗,在找一些答案,但是找不到。然後會抗拒很多東西,身上有很多刺。《期待集》專輯中,幾次提到明白什麼是成功(〈小小城中男孩〉),明白什麼是擁有(〈篩子浪〉),但這不是在給當時的自己答案,因為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屬於那個當下的狀態。此刻的明白,放在當時也不適用。《期待集》想說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感受每一分每一秒,感受太陽下雨、天陰天晴。在人生某個時刻,當你再回頭去梳理開這些藏在心裡深處的問題,能與過去的自己共存、和解,就能打開更多對未來的期待。

傻子與白痴 《姿態》

傻子與白痴第三張創作專輯《姿態》 專輯介紹
借用一位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描述:「東方神秘主義」
乖張又放肆的傻子與白痴,挟帶第三張專輯《姿態》襲來
如此乖張放肆的音樂,讓人想到也許存在本身,就應如此
當你問起我是誰,我要怎麼跟你說明?
我要怎麼跟你說明語言的有限,甚至不及我思考的萬分之一?
難道不應該佐以畫面與配樂,語境與經歷?
你看我耳朵這麼長,莫非是想聽到來自更高的聲音?
看我姿勢怪異,走著一條無人去過的道路?
看我只露出冰山一角的身體,那表面還是大家想看的體面。
看你怎麼看我,你是代表一個群體還是就只是你。
當你問起我是誰,我要怎麼跟你說明?
我要怎麼跟你說我不是一種類型,儘管你終究會因為方便把我丟入某個類型。
因為方便所以音樂這樣進行、人設這樣立體、路線這樣明確....
最後終於再提起我是誰的時候,才好說明。
當你問起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要怎麼說明我從哪裡來就該到哪裡去。
難道不應該有目的?總有什麼在前方等著你。
那天氣下著我從未見過的雨
氣味是從未聞過的撲鼻
觸感是從未有過的扎手
看著只有你覺得晦澀不明,我卻清晰可見的背影。
要我回頭要我想
想那安全又可被辨識的軌跡,想人是群居是可交流是可互相感受與學習
我卻想著我最舒服的姿態也許是全身蜷縮著的胎兒時期,
那時的我甚至不需要呼吸也不覺得窒息。
在這個不斷往前的時代,我決定生來面朝哪裡,就往哪裡去。
傻子與白痴:「無關乎證明也沒有要貶低,姿態是個中性的詞彙,它代表了我們是什麼樣子,就呈現出什麼樣子的自信。在2022年的巡演上,我們對歌迷們說了這麼一段話:如果有天傻白變成你們不喜歡的樣子,也請相信這是傻白最喜歡的樣子。」
音樂人不善言辭,所以音樂往往比我想講得更加誠實。這是一張一蹴而就的專輯,相信大家能在音樂裡更了解我們。
傻子與白痴第三張創作專輯《姿態》收錄10首單曲,由上張專輯起就與樂團合作的陸希文擔綱製作,亦收錄去年發行的兩首單曲〈Dumb〉和〈Over The Sea〉。整個專輯從整個專輯錄音、制作幾乎在30天內一氣呵成。陸希文說:「這張專輯,沒有什麼reference,就是我們對一些明確的和不確定想法做出的實踐。」 傻子與白痴在錄音室與製作人藉由靈感的自由碰撞,誕生出這樣一張“姿態”獨特的創作大碟。

告五人 《帶你飛》

《帶你飛》則帶來了更樂句更細緻、篇幅更完整的寫作;製作人更緊密的參與編曲工程,以及邀請比前兩張更多的 session musicians 來參與演奏,帶來更精彩的樂器表現。連帶是寫作與編曲演奏的結合,也比前兩張專輯提升了許多。這提升最明顯的體現,是在加入了拉丁音樂元素的〈你所到之處(就下雨)〉上;samba 的快速切分節奏很容易成爲板斧眼 riff 寫作的一幅照妖鏡,但寫作的流暢與靈活使歌曲與節奏的融合顯得精彩又自信。這點也在再次挑戰 ABBA 風格復古 disco 的〈我想要占據你〉與前張的〈WEWE〉對比中可彰顯。
〈又到天黑〉擺脫了諸如〈簡答題〉、〈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等前作對於經典華流情歌的臨摹,聽到了更多英倫搖滾的風格影響,純粹動人得時常讓我想起 Beatles 的一些傳世作品;連同〈一念之間〉、〈愛你我沒問題〉流暢又完整的寫作,也讓人覺得告五人漸漸真正掌握到了流行歌曲寫作的精髓。〈我無法剋制自己〉更試圖結合他們的抒情與 riff 寫作兩種創作面嚮,也很聰明的使用音樂劇的對白與段落結構去安排慢板/快板與男聲/女聲的表現,使整首歌曲聼下來頗有劇場感,當中的野心也不可忽視。
告五人時而直白又時而看來無邏輯的歌詞是他們創作中最常被詬病的部分,私以爲大家從“看你一臉高尚,我問你要不要吃哈密瓜”、“你媽沒有告訴你,撞到人要說對不起”已早該習慣了。到了這張《帶你飛》我也沒意見了。只要音樂表現夠精彩、文字音樂音韻與韻律咬合,也尚且可以把他們當作風格化文字、虛詞或迷因文字看待。ABBA 的音樂若無法讓人起舞也會被嫌歌詞直白又無美感吧,事實上美感和風格也是形成一體的,若擺明了就是要做流行音樂那把它做好就沒問題。我只是懷疑在告五人自我形容的“陪伴型音樂”中,是否要有“談戀愛要先看內心,怎麽可以先看身體”等等讓人會出戲的口號式道德批判。
《帶你飛》或許未有如〈唯一〉那樣爆紅的歌曲,卻稱得上是他們在融合樂團聲響與流行音樂的途中步上成熟的音樂代表作。

草東沒有派對 《瓦合》

但草東曾帶領著這盤「散沙」登上過世代的賁張,掀起萬般巨浪,還記得「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們虛構的」群情激憤?「請別舉起手槍 這裡沒有反抗的人」的不合作宣言?讓當年(2017)金曲獎評審團主席黃韻玲老師以「打破格局,找到華語音樂新方向」,給予義憤填膺的青年人們一份敬重之心。
攤開兩張專輯作品,聽感上《瓦合》在各曲的串聯度上與《醜奴兒》相比隱晦許多,後者不管是〈Intro〉進入〈醜〉的完美貼合,〈勇敢的人〉、〈大風吹〉和〈艾瑪〉、〈等〉之間,開頭器樂處理方式相近,只差在失真效果的處理上,都有著顯然差異。
《瓦合》中雖然也有〈孑〉這首像是〈人洞山〉 outro,與〈白日夢〉intro串接,但整體上明顯不以聽感為主,可能與各曲創作時間跨幅較長,以及較後期才確定收錄歌曲有關[註3]。只是筆者認為專輯仍有文本先行的脈絡可循。像是開頭較長的〈苦難精算師〉,招示專輯將以敘事鋪陳為主,〈缸〉、〈空〉和〈人洞山〉安排了器物的滿盈與空虛,如同情緒也受外界干擾而產生空盈。而後透過〈孑〉以孤獨之姿拉著入世的人進到〈白日夢〉的回憶,後三首〈床〉、〈八〉、〈老張〉有種回到少年不識愁滋味的苦悲與自嘲,最後的〈芽〉和〈但〉則是純然的送別詩。
另外也可以從網路上釋出的現場演出片段,推敲整理出「各曲創作時間」(即製作至可演出程度),可分為三期:
一是第一張專輯發行前後誕生的作品,如〈白日夢〉(2019)、〈床〉(2016)、〈八〉(2018)、〈老張〉(2014左右)
二是疫情前中時期創作的作品,包含2020年3月6日系統測試[註4]中jam出來的〈苦難精算師〉及2022年前,在大陸巡演釋出的〈空〉與〈人洞山〉。
特別一提的是〈缸〉,也許是希望當作二專的傳唱作品,所以從未出現在任何演出中(如有也請指正),但從製作物來看,「一二三跳」的動感,就像特別為演出設計,而歌詞安排上也特地將最大的hook(砸了染缸)壓在了最後,這是在《醜奴兒》中未曾見到的,所以認為應該也是在此時期誕生的作品。
三則是最晚,也是為紀念前鼓手凡凡而寫出的〈芽〉和〈但〉。
最後是對「歌詞方面的理解」,專輯中的二、三首〈缸〉和〈空〉是當中唯二批判、衝撞社會的作品,至此以後走進了內心衝突與肅清的地帶,〈人洞山〉成為了連接外界與內心的重要作品,在專輯中起到了轉折功用,透過山、人、洞串聯,把視角帶進了那個慌亂、掙扎卻渴求釋放的世界。
這張專輯在音樂上給足了空間感,為的是留出空位填塞自己的思量,歌詞上雖然金句不比《醜奴兒》多且深刻,但也有著不少敘事可循跡,比起驚喜,「延遲滿足」似乎才是草東要帶給眾人不同於以往卻也細水長流的感受。面對正在經歷「悶世代」陣痛期的我們,請收起那些玩世不恭、頹廢放縱,或是逃避的心理,因為即將失去揮霍的權利,準備在這芒草蔓生的環境裡,祭悼曾一起哭啊喊啊的歲月時光。

裘德 《裘德》

這張專輯由裘德以及來自香港的優秀製作人 Tonyi NG 共同製作,在作詞方面,除了繼續與他熟悉的詞人萬一和黑金雨搭檔,還邀請了葛大為、李格弟、HUSH、李聰⋯⋯等金牌詞人一起創作,更邀請了竇靖童、徐佳瑩參與合唱,共同完成了這場盛大的「破殼」儀式。
新專輯《裘德》在流行樂旋律基底之上,融合了爵士、室內樂甚至歌劇等元素,還加入了 Funk、R&B 等具有律動感的音樂風格。在〈色盲〉裡,裘德和徐佳瑩邀請聽眾一起加入一場鮮豔而危險的旅程,去體驗愛情的眩目。
回顧在 4 年前,裘德憑藉出道首專《頒獎的時候我要缺席》就入圍了第 31 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很多人對 「裘德」這個陌生而新鮮的名字產生了好奇;隨後,年僅 26 歲的他,分別為兩位金曲歌后彭佳慧、魏如萱作曲,因創作的歌曲難度太大而遭到了歌后們的「吐槽」,並稱對他「又愛又恨」。
裘德說:「寫完〈色盲〉這首歌之後,我覺得請一位女生來合唱會更有感覺,當下不知道爲什麽腦海第一時間就浮現了 Lala 在演唱這首歌的場面,那種細膩的、像是在對話一樣的感覺。」但因爲裘德和徐佳瑩之前從來沒有合作過,在發出邀請後,裘德心裡其實也有點忐忑,沒想到徐佳瑩很快就答應了,裘德還是蠻驚喜的。
對裘德來說,做專輯就像經歷一次人生,曲序設定就像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雖然最終會被定格為一個貼了『裘德』標籤名的容器,但容器裡是 3 分滿還是 7 分滿不得而知。我們都是有限的,在被定格前,我只是倔強地想知道自己究竟能裝載幾分滿。」裘德並非想要告訴大家「這就是一張代表裘德風格的專輯」,而是想要去探尋,還有百分之多少的自己沒被挖掘,想要一直探尋下去,探索那個「100% 的自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金曲35 華語 華語專輯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J小豬 的頭像
    DJ小豬

    小豬的家

    DJ小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