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的文化裡,通常只有長輩可以對晚輩生氣。只要孩子講得長輩不喜歡聽,很快「你這什麼態度」這句話就會出來。要不然就是「我是你爸爸耶」、「我是你媽媽ㄟ」,講理常常很困難,因為輩分常大於道理。

要不然就是「囝仔人有耳無嘴」,孩子聽大人的話照做就好,不要想太多,不要有個人的意見。一旦個人意見出現,長輩覺得有損面子,那孩子就是「頂嘴」,要不然就是「叛逆」,甚至「不孝」,孩子常會被貼上負面的標籤。

可是,我們都清楚身教的道理。大人的回擊,就會是身教,然後提高孩子以負面情緒回應的機率,最後讓大人自己困擾。孩子所學到的,就是大人很不想要的。

就算只是孩子,也會希望被尊重,也會希望自己活得有尊嚴。這種基本需要,不是只有大人有而已。

我們多一點尊重孩子的情緒,孩子就會少一點防衛。如果再加上跟孩子連結,那說理的氣氛會比較容易營造出來。

「我知道聽起來我語帶命令或批評,不夠尊重你。」

光是這段話能說得出來,這個大人的成熟與自制,就明顯到了一個高度,令人敬佩。這句話本身,就可能贏得孩子的尊重,因為我們表明了,我們希望盡可能在互相尊重的狀態下,一起面對我們的困境。

我一直在想,正向教養裡所標舉的態度,不是只有適用在親子方面,是對整個家庭溝通都有助益。如果伴侶之間也這麼溝通,很多其實無解的小事,包容妥協一下就過了。

「你知道我真的很愛你嗎?」

這段話是持續跟孩子保持連結的一種方式,不過,愛一個人,不表示對方的行為都能被接受,這個在態度上要分開來。而且這句話不是只有告訴對方,也是提醒自己,我們常要回到動心起念去探究,我們的行為,真的是出於對對方的愛?還是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對面對困境沒有太大的助益?

能實施正向教養,父母的情緒要在一個足夠冷靜的狀態。我很清楚,這對不少大人目前有困難。

不過,這種方式還是值得試試看的。理想在遠方,它幫助我們標示著方向,我們只要能進步,就首先能對自己有益,這可以放在心裡。

不用非得什麼都要做到完美,盡力就好,接納自己的有限性。祝福每個家庭,能在愛中成長,回家都能獲得身心的休息!

arrow
arrow

    DJ小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