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溝通時,所要表達的內容,也可以看成是果醬。如果你習慣長篇大論,有如演說家一般,對聽者而言,也如同吃了一大片麵包,只感受到薄薄的果醬分量,甚至誤以為,這只是白麵包,上面完全沒有任何的果醬。這樣的談話,並不會達成你想要的效果,因為對方完全無法找到你話語裡的重心。許多主管在開會時,便犯了這個毛病,喜歡高談當年勇,或是諄諄告誡,一講就停不下來,反而讓底下的員工昏昏欲睡,如此也失去會議的用意。
英國的心理研究報告指出,雙方交談,聽者能完整接收的內容只有20%左右,你必須要在對方的專注力分散之前,讓他充分理解你的訊息。換言之,你要集中果醬,只塗抹某個特定區域,對方吃了,馬上就能感受到。你在溝通前,不妨先試著條列,想要表達的幾項重點,最好可以在三分鐘內講完,簡單扼要,讓每個字都發揮效果。
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總是要求屬下呈交的軍事報告,不可以超過一張A4紙,否則就會撕掉。他便是運用果醬集中法則,要求屬下表達時要有重點,不要拖泥帶水,以節省軍隊運作的時間。當你在公司時,無論和誰談話,都可把握這個原則,讓他一下子就知道你的果醬在哪裡,你就能在對方心中,建立起言之有物的好印象。

 
 
 指導和干擾,我感覺是很微妙的一體兩面。它牽涉到領導者的腦袋(思考能力),是不是有本事看到更精準的方向,而非僅是為管理而管理;它也牽涉到領導者的嘴巴(表達能力),是不是能讓人充分理解、充分信服。
主管要指導部屬是天經地義,但是過度介入就成了干擾。指導和干擾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而其中的差異,如果要簡化成一個要素,我會說它就是掌握細節的能力。
 
夫妻相處講的不是道理,更不是誰可以控制誰,不批評、不嫌惡,平靜溝通說出心裡想法,不預設立場、不要猜測,瞭解對方的想法後取得共識,做自己願意做的、可以做到的,拉回彼此「心」的距離,「愛」也就不會遠離了!
人生的階段隨著歲月變化,扮演的角色與接觸的人事物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成長,這時,在愛情的過程中一起成長,有彈性地調整彼此的步伐是相當重要的,否則兩人之間有形與無形的差異愈來愈大,同床異夢成為必然的現象,愛情也會變得空洞且唱高調。
很慶幸現在的我是快樂而幸福的,希望這幸福能一直持續下去。
 
當然也有朋友,不管已婚未婚,覺得每一對夫妻的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也有人直指:「這是一百年前的論點!」還有朋友說:「小小的謊言無傷大雅,充滿謊言的婚姻才撐不下去呢!」
婚姻也好、長長久久相處的任何一種人際關係,其實最可貴的是將心比心,不要把生命中的缺憾像沙包一樣丟給對方,林語堂說:「夫妻間更寶貴的是和諧。」
 
 
謊言與真實,在男人與女人之間永遠是悖論。心理學上將人與人溝通的說話藝術大致分為四種程度,分別是完全的真實、保留的真實、修飾的謊言與全然的謊言。根據各種社交對應關係,我們拿捏不同的程度。但女人在兩性關係中,往往對另一半獻上「完全的真實」有過高的期望值。愈是希望對方可以開誠布公,在不幸發現真相時,遇常陷入很深的被欺騙感中,特別是在某些難題上。當男人與女人意見相左時,往往會選擇在「保留的真實」與「全然的謊言」間鋌而走險,企圖讓事情看上去好一點。我想,我們永遠無從判斷另一半何時會小心翼翼地啟動防衛機制,學習信任或許是唯一的解套。
 

這群現代婆婆媽媽竟然有滿腹牢騷,她們多少受過不錯的教育,自己也會安排生活,身上也有點錢,但是提起家中媳婦卻是直搖頭。
這個世代的婆媳關係緊張,比較少在「媳婦可不可以外出工作」、「媳婦為何常回娘家」、「媳婦怎麼買名牌包」之類的事項,因為社會變遷,在近10~20年來,媳婦在家族的地位明顯提升很多,有些事不是公婆幾句話就可以改變的。

10大事項 婆婆看不慣
綜合了大家的反應,我條列如下媳婦讓婆婆困擾的10個事項,僅供參考,希望婆媳可以再多彼此理解和體諒。
1.好奇怪,媳婦邊餵奶,邊滑手機。
2.吃定婆婆,假日睡到中午。
3.懶得教小孩,平板丟給他們。
4.做家事不起勁,好像要她的命。
5.任何事都有理由來頂嘴。
6.性那檔事,不給兒子。
7.不打招呼,視若無睹。
8.乖得像貓兒,安靜無聲,不互動。
9.麻木不仁,把婆婆的話當個屁。
10.煩躁的時候,會指桑罵槐。

以上10項,每句話的第一個字念下來就成了「好吃懶做任性不乖麻煩」,這是其中一位強勢婆婆憤憤不平的控訴,認為兒子眼光不好,竟然娶來了一個「麻煩媳婦」,而不是「賢慧媳婦」。

新的時代,婆媳之間不少的價值觀、生活習性,面臨了重新謀合的過程。現場居多的婆婆媽媽在舉手發言後,我們終於找到了如下5個共識:
1.兒孫的事只能建議,不要直接干涉。
2.兒子的床事,是他們兩人的事,不是媽媽的事。
3.媳婦滑手機或上網,有可能是工作在身、職責所在,婆婆不要管太多。
4.婆婆要把每一天過得精采開心,少去兒子家自找麻煩。
5.和老公好好相處,老來作伴,少在兒孫之間節外生枝。
好!這5個共識討論下,有位媽媽學員問我:「吳老師,我有3個女兒,和她們相處和媳婦相處一樣嗎?會不會太見外了?」
「大同小異,女兒雖然比較親,但是這個時代的女兒也是自有定見,妳還是放手讓她們去成長吧!當有一天,她回頭來請教,那就是最好的時機了。」我如此回答。
看樣子,家庭人際關係的謀合腳步加緊了,做長輩的不能不想通──有時候,我們可能是兒孫的壓力源,少說兩句,反而讓大家好過,不是更好嗎?你說,對嗎?

 

arrow
arrow

    DJ小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